首先,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。
就像在路上行驶,如果你一直踩刹车,车子总是起停起停,那速度就上不来,节奏就乱了,气也就散掉了,你自己也感受不到驾驶的乐趣。
阅读也是一样,我的经验是,一本小说,前 50 页可以读得仔细点,遇到生词可以查查,把整个故事的人物性格、大概的故事走向弄懂,后面就可以读得随意些。
遇到生词主要靠猜。神奇的是,当你大概知道人物性格、故事走向后,很多时候你都能顺下来。就算猜不出,随它去吧,并不影响你对故事的理解。
而且我个人很多时候,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,但整体读下来就发现,还是懂的部分多一些,而且会越来越多。
其次,小说的选择。
当然不要选择太难的小说。如果积累不深,不要一上来就读名著。
名著基本都是作家一百多年前写的。背景不熟、内容又太深,本就不适合语言初学者。
尤其是一两百年前英国作家的作品,读了真的很想 si 啊......
所以,一开始选择那种情节紧张有趣、文字简单易懂的通俗原版小说,也就是畅销书类的比较适合。
比如,推理惊悚类:阿加莎·克里斯蒂的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,情节紧张,书又很薄;丹·布朗的《达芬奇密码》、《天使与魔鬼》,有些符号学的词汇虽然不常见,但其实根本不影响理解情节;
最重要的是,这一类书,你在读的时候,一直想知道,结局到底是什么?真相到底怎样?凶手到底是谁?这就是一直推动你读下去的乐趣与动力。
情感类:比如《暮光之城》文字天真简单,又能满足少女们的幻想;《消失的爱人》,情节狗血,符合现代人对婚恋关系的理解;
还有《饥饿游戏》这种全本用一般现在时写的小说,要多简单有多简单,还有同名电影可参考,事先知道个大概情节,去读简直 so easy。而且情节还特别脑洞大开,可以充满好奇地一直读下去。
读过几本简单的,信心倍增,以后慢慢再读难的,就会越来越顺了。
当然,这也是积累的力量。不管什么学科,肯定是需要积累的,这不用我说,大家也都懂的。
我个人的经验,大概坚持个半年,能有肉眼可见的进步。